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尽管人民币相对美元已升值超过30%,相对于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印尼等升值更多,但中国进出口顺差状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逆转。具体地看,中国的加工贸易总额可能不再增长或仅有轻微上涨,但加工贸易部分带来的顺差将稳定乃至扩大。一般贸易的总额将会维持在低两位数或高个位数的幅度增长,一般贸易将从逆差变为平衡,并进入轻微的顺差。这样,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总的贸易额将会维持在中高个位数的增长,贸易顺差却有扩大的趋势。

  影响加工贸易扩张的因素是需求、加工成本与加工业的产业链,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无关。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加工需求未来会在个位数增长,但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增长较快,导致部分加工业务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转移的速度与程度取决于某一加工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关联性,以及中国加工业劳动力成本与被转移国加工业劳动力成本之差。关联性越小,越易转移,越大则反之;劳动力成本差距越大就越有意愿转移。这两项因素中,前者的因素是决定性的。换言之,如果所在行业的关联性强,尽管劳动力成本相差较大,企业也无法转移。2010年后,产业关联性较弱的加工业已开始转移,如鞋类、服装等;但关联性较强的加工业,如电子业等,反而加强了。

  全球的加工需求总体仍在增长,但中国出现结构性向外转移,一正一负,中国加工贸易总体处于不增长或微弱增长,中国加工贸易在全球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下降。

  由于加工贸易的顺差基本上就是中国企业所收取的加工费,劳动力成本上升,意味着加工费需要提高,如果加工金额不变,加工收入将提高,即如果加工贸易额不变,贸易顺差将提高。加工贸易显然不受汇率的影响。

  中国能够发展加工贸易的基础是劳动力秉赋,劳动力成本优势,即人口红利。中国进行一般贸易出口的比较优势是什么?不是资源,资源上中国处于比较劣势,需要进口。中国在国际间进行一般贸易所实施的策略只能是发挥知识的比较优势,实现知识红利。换言之,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应通过较低成本提高劳动的知识含量,增加资本的技术水平,提高中国商品的竞争力。

  这种知识的比较优势在与比中国落后的、与中国相当的和比中国先进的经济体交往中,表现的方面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受一个共同的因素影响——汇率,这是与加工贸易相比较不同之处。

  从近期中国的一般贸易数量与结构上看,中国知识的比较优势开始显现。对那些落后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国目前可能处于知识的绝对优势,包括电子消费品、软件、机器设备等资本品,以及一些高质量建筑与服务的输出。

  对于发达经济体,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中端技术水平的产品上有明显的技术成本优势。比如,许多同样水平的工程师收入,在中国要远低于发达经济体。今天,中国生产的许多产品在质量上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的主因可能不在于劳动力的技术水平较低,而在于资本的技术含量不足,即整个加工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不够,整个工业体系中人的因素太大,因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不足。随着中国普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与经济结构的转型,加工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机器替代了手工,中国产品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在高端技术上,发达经济体保持技术领先的时间在缩短,领先的程度在缩小,领先的领域在减少,这使中国需要进口的产品范围与总量减少。

  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特别是顺差有再次扩大之势,使得人民币面临长期的升值压力,虽然由于某些外部因素,会有短期波动,但趋势难改。

  由于加工贸易不受汇率影响,顺差可能越来越大,再加上中国知识红利的作用,一般贸易的顺差也会扩大,这可能推动人民币持续升值。特别是知识红利期的第二阶段,效应会更加明显,可能导致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这会给中国及世界的宏观经济,甚至国际政治带来重大的影响。

  由上可见,与通常理解不同,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是:贸易顺差,本币升值;本币升值,贸易更大的顺差。本币升值与贸易顺差长期出现正相关的现象,在全球各经济体中,只出现在日本经济失去20年的期间。那么,中国经济会步日本经济的后尘吗?

  如果问,当中国经济也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时,那会是更像美国经济、德国经济还是日本经济。从中国经济的结构与发展路径上看,更有可能是日本经济。■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11-08/100602458.html

本文载于财新《新世纪》2013年第43期

话题:



0

推荐

叶翔

叶翔

82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国元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1994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职香港证监会中国事务总监,中银国际执行董事,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分析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外资司高级经济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