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GDP一季度同比增长7%,市场上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此数据有水分,最重要的一个理由是中国的发电量同期基本没有增长,而根据过去十多年的数据,两者的相关性很强,几乎是同步的。
 
  是否有水分,外人无从得知,不可凭空置喙。从方法论上说,统计局所得数据应该是低估真实的增长情况,而不是高估。这是因为,在上一周期高速增长的行业,如采矿、冶炼、重化工业等,由于产能过剩在过去几年处于不增长或萎缩状态,这些行业产值高,在制造业中占据的份额大。如果上一个经济周期中,统计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经济增长状况,在采样的选择与权重的分配上,以上这些行业所占的比重必然较大。
 
  过去几年增长较快的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公司规模小,数量多,许多公司是过去一两年新成立的,在上一个周期根本不存在,即许多服务业公司的产值是从零到正数,增长速度是极高的,因此,如果完全沿用过去的统计方法,必定会低估真实的经济增长情况。
 
  当然,我们相信统计部门不会无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不对统计方法进行调整。但是从方法论上看,调整也必定是滞后的。这是因为,采样与权重的调整是需要依据上一期或多期数据进行的,在较剧烈的结构性变化过程中,历史数据往往不能较好反映现实状况。
 
  就GDP统计的生产法与支出法而言,生产法较适合反映制造业或投资的真实状况,而支出法或能更真实体现服务业或消费对GDP贡献占主导的经济体。在服务快速发展,即将超越制造业的时期,以生产法估计GDP增长,会出现系统性的低估而不是高估。
 
  在结构性转型过程中,不仅仅是统计数据的不真实,易于误导决策,决策体系本身可能也会产生偏差。
 
  一个合理的决策体系应该充分反映影响经济的众多因素,对经济影响大的,得到的权重就高,反之则小。但在结构性转型过程中,决策的影响力变化通常也是滞后的。因为,上一个周期中,对决策影响最大的,通常是经济中份量最大的,对经济发展贡献最重要的。但由于政治构架所制约,对决策的影响力在结构转型的初期并不会随着其对经济贡献的减弱而减少。同样,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加的新生群体,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往往并不能同步提升。
 
         对经济增长的评估除了表现为滞后的数据之外,还存在于每个人的感觉中。感觉最差的通常是上一个增长周期获益多而这个周期获益少,甚至收益减少的群体,他们较易从自身财务状况的前后反差,从自己或与己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变化,来推测、评估宏观经济状况。总体而言,这类群体对经济增长的评估通常是低估的。
 
  这个群体也许规模不大,但在社会的话语体系中影响力往往不小,导致社会话语体系会过于悲观。
 
  因此,在这个阶段,社会各阶层的决策、话语,易于倾向保护落后的力量,对新生力量则注意不足,这是中国经济管理者和观察者都需要注意的。
话题:



0

推荐

叶翔

叶翔

82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国元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1994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职香港证监会中国事务总监,中银国际执行董事,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分析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外资司高级经济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