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产业金融是什么?为产业经济服务的金融。产业经济大概就是实体经济了,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的。那虚拟经济又是什么呢?应该就是那些虽会带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却与人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多样性的丰富、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关的经济活动。

  如此说来,银行给企业贷款、给消费者贷款,股市、风投、直投基金提供的股权融资,都是为了帮助经济中的生产与消费,都是产业金融。 既然如此,产业金融提法岂不多此一举?显然,研究产业金融的意图是寻找现行金融手段之外的某种金融形式为经济发展服务,或者是借助现行金融手段之一或某种组合,为那些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点的某些产业提供金融服务。

  按此推论,研究产业金融可能要先研究产业。研究产业,一是已发生的,即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有哪些是由于金融领域问题,而影响他们发展的;或者是消费者由于哪些金融方面的障碍,而使正常的消费行为无法实现的。二是未发生的,甚至也不知是否会发生,会怎么发生的产业,即所谓新兴产业。

  如是前者,现行的金融机构与市场体系为何不能感知产业经济中发生的变化,或者虽然感知到了,却无法因应产业经济的变化而提供适当的金融服务。比如,小微企业融资,更多地需求软信息,而大银行由于系统性的管理需要,服务判断的基础主要是硬信息,因而本质上是无法很好地提供这种服务,需要借助小微金融机构来实现。如是就很清楚,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存在缺陷,存在不足之处,产业金融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小微金融机构。这大概是金融机构能感知却未能服务的一个例子。

  是否也存在金融体系未能感知的客观需求?又该如何去感知是否存在这种需求?

  这可能是发展产业金融研究者面临的一个更大的挑战,在坐而论道之前可能要先当学生,向企业家学习,向消费者请教。但是该向哪些企业家学习,向哪些消费者请教?可行办法是向某一区域内各类企业家进行普查,了解他们的一般与特别需求,加以总结归纳,并从金融制度、组织、工具与市场角度进行抽象,以找到可能的金融服务盲点。

  如果这一步走好了,还要回答,为何现行的金融体系不能感知实体经济的新需求?是金融业组织结构上有问题,还是激励上有缺陷?只有找到答案,然后才能提出可行的改革建议。

  对于未知产业,又该如何提供服务?有形的金融服务,如何应对眼前的虚无?那些尚不存在,是虚无中的实在,是未来产业的一部分,是应当努力服务的,显然不是现行金融体系所能服务的。不过,这一部分虚无的产业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许多企业家、创新者、研究者的心中,在他们的脑里。比如3-D打印在上世纪70年代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已是一个行业存在。

  这样,产业金融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借助金融手段,化虚无为实有。

  这种转化过程无疑是有风险的,对微观的金融服务者就单个服务而言风险极大,却有利于经济体的未来,因而对金融服务总体而言,是有利、有益的。因此,政府应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资金提供者,更应成为有效机制的制定者,吸引企业、企业家个人,以及大众加入这个领域。特别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技术较为发达的今日,如何借助新信息技术与信息平台,发展新的金融服务形式,这可能是产业金融研究者需要认真考虑的。比如,笔者在2011年底引介的美国首先实践的“公众融资”(crowd funding),是否就是手段之一?

  一提起“公众集资”,立即令人想起近年来动辄几千万、几亿元的非法集资案,对投资者造成重大伤害,给当地社会带来了不安定。非法集资是我们的政策与法律禁忌。 不过本文提出的“公众集资”(crowd funding)却大不相同,它仿效社会慈善事业的做法,正成为美国奥巴马政府提高就业计划的一部分。虽然奥巴马的总体就业计划被国会否决,但“公众集资”的理念已得到美国两党的大力支持。

  除以上产业金融的一般思考,对今日中国经济还有特别要求:中国经济会往哪里走?未来的产业结构会是如何?城乡结构会怎样?新的城镇会怎样?只有看到未来的演变方向与轨迹,才能找到今日金融服务的起点。

  作为区域经济的研究者来说,如果发现了服务现行产业经济的新金融手段,或未来产业的金融工具,如何在区域中率先实行,在政策上、制度上则又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产业金融的研究并不简单,既要细致的考查,又要大胆的想象,还要仔细地推敲,对给予研究委托者的建议,要“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 ■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5-03/100523153.html

  本文载于财新《新世纪》2013年第17期

话题:



0

推荐

叶翔

叶翔

82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国元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1994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职香港证监会中国事务总监,中银国际执行董事,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分析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外资司高级经济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