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经济增长虽不太快,而企业利润总额早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

企业是经济的基础,微观经济好,宏观经济才能好。不过现实困惑在于,宏观与微观间不时出现反差。

比如,过去两年间,美国的宏观经济表现差强人意,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1.5%-2%,微观企业的业绩却表现不错;今日中国的宏观经济表现说不上差,GDP年增长7.7%-8%,微观企业却是愁云一片。也有与宏观经济好、微观经济也好之时,如2008年危机前几年。

是什么原因导致宏观经济表现与微观经济表现存在差异?这涉及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关乎经济价值的计量问题。从概念上说,GDP总是等于国内所有企业新增产值的总和,GDP的增长就等于所有企业新增产值增长的加权和。但是,有多种情形会使得微观上的感觉与总量上的数据不一致。

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新设立的企业所带来。

换言之,假设每一个行业的企业都各增加10%,如此从总量上看,GDP可能就增加了10%,但由于增值是因新增企业带来的,现存微观企业的增值可能没有多少改善,即宏观经济好,微观经济不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大体符合这一情形,每一行业都有较快的增长,但产值的增加主要通过新加入的企业来体现,这一部分主要是民营企业,改革之前存在的国有企业则经营困难。

此外,产值在不同行业间表现不平衡。一些新兴行业增长迅猛,而旧有行业举步维艰。经济中的新增产值主要体现在新兴行业。如今中国经济的表现大约有一半是源于此。采矿业、冶炼业、重工业或重化工业产能过剩,而许多轻工行业、消费行业仍保持较快的增长;或者是农业、服务业的企业产值增长快,而工业产值增长慢。这样经济增长速度尚可,但多数工业企业经营并不轻松。

产值在不同的经济群体中进行不平衡的分配。一个经济体一年的GDP大体上等于企业的利润、员工的工资和政府的财政收入,三个群体中有一个或两个群体的收入增长快过GDP的增长,另一个群体的收入增长速度就会慢于GDP的增长。今日中国经济宏微观上的差异,有相当部分在于员工的收入与政府的财政收入快于GDP的增长速度,企业利润的总体增长速度必然慢于GDP的速度,使企业感觉不到经济快速增长所应有的欣喜。

而美国的情形刚好相反,以上分析的三种情形在美国都是反向表现。首先,美国的总企业数已稳定,在许多行业,甚至在减少,这样某个行业的增长速度可能不快,但该行业里的企业利润却能保持较快地增长。其次,行业间不存在结构性的演变,因此企业间也没有严重的苦乐不均现象;其三,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占美国就业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及以下的家庭收入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政府收入在危机后的几年里,部分由于减税,也是低于GDP增长速度,这样宏观经济增长虽然不太快,家庭的日子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改善,而企业的利润总额早已超过危机前的水平。

对今日中国经济来说,感觉上的反差还因中国经济进入了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宏观经济统计是记录经济体中的所有经济活动,并通过货币来计量并表示经济行为的多寡。消费也是经济行为的一种,这样每个个体的消费行为,就形成了GDP的一部分,消费的行为越多,GDP就越高。这对习惯于生产型、供给型经济的分析师来说,其观察到、感觉到的具体微观企业的状况,会与抽象的宏观数据很不相符,不免感到困惑,以致怀疑数据的可靠性。

其实,个体上的感受与群体上的状况之差异,就像马赛马拉草原上的角马。每个角马惶恐不安,不知自己是否会成为狮子的腹中之物,不知会否被鳄鱼撕成碎块,也不知是否因同伴的踩踏而溺亡。但是,每一个角马个体都清楚,角马作为一个群体,必定会穿过马拉河。■

本文载于财新《新世纪》2012年第50期

话题:



0

推荐

叶翔

叶翔

82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国元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1994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职香港证监会中国事务总监,中银国际执行董事,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分析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外资司高级经济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