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经济社会需要银行间接融资的理由,是银行体系相对债券市场的信息优势,以更正确地判断借款人的风险
 
叶翔

  中国银行业近期最受人诟病的当属高利差了。银行业的一些学者通过比较,说明中国的银行业净利差水平在国际上属于中等。不过,银行的利润来自经济体,银行的利润率应与其所在经济体的一般企业的平均利润率相比较。就像不能将本地员工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员工的收入水平相比较一样。若所在经济体企业利润都很低,只是银行独高,可能就要问问银行所取之财,其道何在。

  首先,需要看银行业为经济体完成什么功能。银行两项最基本的功能是支付与结算和融资。支付与结算功能依靠的是银行的网络与系统,为银行业专有,其他类型机构无法竞争,无可替代。银行为完成该功能付出了成本,收取的费用是否恰当,需要测算。

  银行业在发挥其融资功能上,完成了两项工作,一是聚少成多,即将众多储户的小额存款聚拢起来,汇为大额的资金贷给企业,用于生产与经营;二是化短为长,即储户的存款多数较短,经济对资金期限的需求总体长于存款。要聚少成多,银行依靠网络;要化短为长,银行依靠其资产与负债管理。这意味着当银行把短期存款以更长期资金贷出去时,收取的利率要高于同期存款,银行要收取流动性溢价和时间价值。即银行的贷存利差,首先要反映银行完成以上功能所需的成本。

  贷存利差还要反映银行作为债权人所要承担的风险成本。即银行在主观上对其债务不能违约,却面临被贷款客户违约的风险。贷款的期限越长,债权人承受违约的风险越高,银行要收取的风险溢价也越高。换言之,三年期贷款与三年期存款的利差应该高于同是一年期的贷存利差。但是中国目前的利率结构则出现了严重倒挂。如同为一年期的存贷款基准利利差是3.06%,而三年期的贷存利差是1.65%,五年期贷存的利差仅1.4%。

  如果这个道理可接受,那或者长期贷存利差应扩大,或者短期贷存利差要缩小。也就是说利差的期限结构的合理形态,我们是清楚了。但需要扩大的,扩大到什么范围,需要缩小的,缩小到何种程度,判定起来仍是困难重重。即风险溢价如何测算?理论上说,可以根据经济运转一个周期,五六年间,不同期限贷款违约率的变化加以测算。然而,如果经济正处于结构性变革中,过去的数据通常很不能代表未来,这种测算是极不可靠的,甚至是危险的。

  好在银行体系还面临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包括债市和股市。股市是股权融资,与银行的债权性融资不同,因此在与直接融资的竞争上,银行业的最直接对手是债市。特别是中短期贷款,面临经济周期性变化的风险较小,因此中短期贷款利率可与中短期的债券收益率竞争得出。

  目前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大约与同期的存款利率相近,一年期的约3.5%-4%左右,少的正是银行的利差。既然直接融资的成本远低于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存在的理由又在那里?经济社会需要银行间接融资的最大理由,就是银行体系相对债市的信息优势,银行可借助其支付与结算工具,掌握借款人的信息,根据此较正确地判断出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银行的利差,就是经济社会为之支付的信息成本以及银行判断风险的技能与劳动。

  如果借款人的信息趋向透明,银行的信息优势将不断减弱,收取的信息费也应下降。信息透明的借款人主要是已上市的中大型公司,他们公司治理结构稳定、成熟,经营与财务信息披露充分及时。对于这类公司,银行所掌握的信息并不比一般投资者所掌握的信息更多。

  当然,今日中国银行业维持的利差水平,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央银行宏观政策调控的结果。■

  作者为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

话题:



0

推荐

叶翔

叶翔

82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国元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1994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职香港证监会中国事务总监,中银国际执行董事,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分析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外资司高级经济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