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M2畸高的秘密何在?如何才能实现M2理想的增长目标?

目前,美联储的负债约2.4万亿美元,广义货币(M2)约8.4万亿美元。而人民银行的负债约24万亿元,相当于3.6万亿美元,M2约70万亿元,约为10.5万亿美元,无论是基础货币还是M2,中国都远远高于美国。如果相对于GDP的增长速度,中国M2的增长速度更远远高于美元。

于是乎有人惊呼,人民币是高估,而不是低估了,不是要升值,而是要大大地贬值。也有人忧心忡忡地得出结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靠大量发行货币实现的,因而既不可维持,也是不真实的。

基于以上认识,专家们提出了解决之道,一是人民币应该贬值。但是,为何无论是市场,还是人民银行面临的都是人民币升值压力?二是大量回收流动性。问题是,如何能把20年多发的货币在短期内收回?中国的GDP是否因此会回到20年前或10年前的水平?三是把流动性引到股市,以避免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但股市真能吸收所谓多余的流动性吗?

其实,中国的M2与美国的M2不可比。这是由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不同所致。美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体系的总资产仅约12万亿美元,而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市值超过了60万亿美元,即在美国经济中直接融资比例超过了80%。与此相反,中国银行体系的资产规模超过了80万亿元,而股票与债券市场的规模仅20多万亿元,即中国经济主要依赖间接融资。所以,中国的M2增长快,而美国的M2增长慢,中国的M2比美国的M2更能反映经济的发展情况。这也是美联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不再把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而是以利率作为调控目标的原因,同样也是中国仍然需要钉住M2的原因。

直接融资市场,比如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是否有助于吸收银行体系中过多的流动性呢?这个作用非常有限。因为银行作为股票交易的结算者,支撑股票市场正常运转的资金量,大体上只是整个股票市场的结算储备。如果股票市场的市值增加10%,结算储备可能只需要增加1%。这样,虽然股票市场市值增加,对企业的融资规模也相应扩大了,但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影响只是股票市值增加量的十分之一而已。

从理论上说,每年M2的增长速度大体上等于GDP的增长速度加上通货膨胀率,或等于名义的GDP增长速度。这也是目前国内学者极力倡议的货币政策目标,即如果今年GDP的增长目标是9%-10%,加上4%的通胀率,M2的增长目标是14%-15%。中央银行家大都相信这个公式是经济内在规模的外在表现,因此,要控制经济内在的增长速度或通胀,那就倒过来控制外在的M2的增长目标,由表及里。

不过,接踵而来的问题,一是如何才能实现M2的增长目标,是通过控制信贷规模、全社会融资规模、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利率,还是几种工具综合使用?二是就算M2最终增长14%,但怎么实现10%+4%,而不是糟糕的8%+6%或梦幻的12%+2%?

最令人困惑的是,尽管中国的股票等直接融资市场,过去几年发展迅猛,但几年来中国M2的增长速度都要比GDP增速加上通胀率大出许多,比如2009年中国GDP增长9.2%,CPI几乎是零,但M2的增速超过了25%,为什么?

这是因为,部分M2的增长并没有反映经济的扩张。从M2构成看,最可疑的是企事业存款。根据中国目前的借款人结构,只有企事业存款会虚增,因为银行给的贷款超出了当期需要,并非是企业业务内在扩张的结果。结果可能是,有的企业贷款用不完,虚肿;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却得不到贷款,实亏。

罗丹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其实数据也常常骗人,数据背后的逻辑和道理才是真实的。

本文发表于《新世纪》周刊 2011年第7期 出版日期2011年02月21日

话题:



0

推荐

叶翔

叶翔

82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国元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1994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职香港证监会中国事务总监,中银国际执行董事,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分析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外资司高级经济师。

文章